安居乐业日子甜 广西来宾描绘水库移民村振兴新图景-新华网
新华网 > 广西 > 正文
2025 10/31 15:53:13
来源:新华网

安居乐业日子甜 广西来宾描绘水库移民村振兴新图景

字体:

  金秋时节,群山环抱的来宾市武宣县桐岭镇四安村下安移民屯依旧绿意盎然。村里一栋栋小楼整齐排列,宽阔的水泥路直通家门。

  这里曾因地势低洼被称为“水沟村”,借助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契机,该村通过原址抬填重建成为移民新村,环境得到整体提升,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示范点。

  “以前住泥房、走泥路,现在家家住楼房,道路又宽又干净,变化非常大。”四安村下安屯村民廖润良说。

  四安村的变迁,是来宾市推动水库移民实现“安居”与“乐业”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该市通过政府主导、因地制宜、产业带动,让移民群众实现了从“移居”到“安居”,再从“安居”到“乐业”,生活水平稳步提升。

航拍四安村下安屯。受访者供图

  基础先行 筑牢移民安居根基

  在来宾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青山村胶厂屯,一条新修的产业路蜿蜒而上,将山脚的村屯与山顶的油茶基地紧密相连。

  “以前全靠步行上山,肩挑背扛,路远难行。现在车子能直接开到油茶基地,方便多了。”胶厂屯党支部书记黎祖明说。这条由县水库和易地扶贫安置中心投资修建的产业路,改变了村民“肩挑背扛”的历史。

  胶厂屯是下六甲水电站库区移民屯。自2012年起,该屯陆续实施油茶种植、生产道路、人畜饮水、整村提升等项目建设,村容村貌焕然一新。金秀结合“百里瑶寨风情画廊”旅游规划,先后投入458万元实施水库移民整村提升工程,建设民宿、风雨桥、休闲长廊等设施,让小山村焕发新光彩。

  在武宣县四安村,政府整合资金819万元实施整村提升工程,铺设沥青路面、修建活动场所、铺设污水管道,统一规划建设安置房66户。

  “改造后住新房、种大棚,环境变好了,收入也大大提升了。”四安村党总支部书记廖寿荣介绍,该村通过整合资金建设党群服务中心,配套完善各类功能区,构建起基层治理新格局。

  自开展水库移民后扶工作以来,来宾市累计投入11.9亿元实施1270个基建项目,硬化村屯道路770多公里,实现移民村硬化路、安全饮水、电网、互联网全覆盖,改造移民旧房1600余套,建成179个“美丽移民村”,显著改善了移民居住环境和生产条件,为移民安居乐业和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  产业带动 拓宽移民致富路径

  产业是移民“稳得住、能致富”的关键。来宾市坚持“一村一策”,培育各具特色的移民产业,走出多元化发展之路。

  在金秀胶厂屯,高山油茶是主导产业。全屯油茶种植面积约2200亩,家家户户参与其中。

村民采摘油茶果。盘俊铖摄

油茶果。盘俊铖摄

  “茶苗是政府免费提供,还请了挖机帮我们平整土地,为我们提供技术指导。”胶厂屯村民覃异军说,他从2011年开始种植油茶,如今已发展到60亩,年收入达到6万元。

  除了提供种苗与技术培训外,金秀还帮助胶厂屯建设榨油坊、购置设备,推动产业标准化与品牌化发展。

  金秀瑶族自治县水库和扶贫易地安置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,油茶基地计划新增种植面积1300亩,不断延伸产业链条。新建的榨油坊不仅设有现代工艺区,方便村民进行油茶加工,还通过合作社实行统一品牌销售。此外,榨油坊还专门设置了传统工艺体验区,吸引游客体验榨油过程并购买产品。

  武宣四安村则走出一条“土地流转+就近就业”的产业发展新路。由四安村党总支部牵头成立“富玉四安”哈密瓜专业种植合作社,采取“支部+合作社+公司+农户”发展模式,打造集生产、加工、销售于一体的自治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。

  “平时园区有100多名工人,高峰期超过200人,基本都是附近的村民。”廖寿荣介绍,产业园区2024年营收超60万元,村民通过务工、流转土地、入股分红等形式,年人均纯收入增加3000元以上。

  近年来,来宾市积极引导各移民村打造多元产业格局,象州思高村发展古琶茶产业实现年销售2000余万元;忻城六纳村建成桑蚕基地为村集体年创收18.3万元;合山河里镇通过联营模式建设水稻产业中心,带动村集体年增收80万元。通过“特色产业+利益联结”模式,形成了茶旅融合、农旅结合、联营共建等多元发展路径,有效拓宽移民增收渠道。

  融合发展 绘就移民幸福画卷

  产业发展与社区治理的相互促进,让移民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持续提升。

  除了产业发展的红利,四安村社区服务的提质升级也为移民生活增添了更多温暖。安置区内配套建设了综合文化楼、文体广场、篮球场等设施,极大丰富了移民的业余生活。同时,社区创新推行“党建+网格+治理”模式,鼓励移民参与社区管理,真正实现了从“住得进”到“服务优”的转变。

  “我们村现在活动丰富多彩,三月三、重阳节、农民文化艺术节,还有全国性的‘夏季春晚’都曾在这里举办。”村民廖润良说,社区还设立了就业社保服务中心、老年服务中心、儿童之家等便民服务中心,让他们在这里生活既舒心又安心。

  这种融合发展模式在来宾市各移民村得到广泛推广。通过强化技能培训、完善社区服务、丰富文化生活,移民群众不仅实现了收入的稳步增长,更在精神层面获得了充实与满足。

  在来宾市兴宾区,五山镇古村移民通过发展葡萄种植实现户均年增收2万余元;象州县妙皇乡思高村移民则通过古琶茶产业带动旅游消费400多万元。据统计,2024年全市水库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840元,超过当地农村居民平均水平,实现了从“温饱安居”到“幸福乐业”的跨越。

  从泥房到楼房,从传统农耕到多元产业,来宾市水库移民的新生活,正绽放出越来越绚丽的色彩。未来,来宾市将继续以产业升级和“产业+旅游”融合为发力点,推动移民村可持续发展,让水库移民“安居乐业”的日子越过越甜美。(甘立俊)

【纠错】 【责任编辑:牙举成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