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:数智赋能新程 同心筑梦八桂——民营企业蓬勃发展为广西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
金秋时节,丹桂飘香。11月1日,广西第六个“广西民营企业家日”如约而至。这场以“数智汇民企 同心筑八桂”为主题的盛会,既是对民营企业家精神的致敬,也是对民营企业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肯定;更旨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动力活力。
在八桂大地的经济版图中,民营经济如同一股蓬勃的活力源泉,以坚韧的姿态和创新的勇气,为广西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,成为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。
近年来,广西统战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,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、智力密集、联系广泛、资源丰沛的优势,以思想引领凝聚共识、以精准服务破解难题、以品牌活动激发动能,助力广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实力展现:撑起经济“半壁江山”
民营经济正成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的生力军。
一组组数据印证了广西民营经济的硬实力:截至2025年8月,广西实有民营经营主体440.8万户,占全区经营主体的95.7%;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区47.8%的税收、59%的GDP、69%的进出口总额、80%以上的城镇就业。更令人瞩目的是,2025年1—8月,民营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.2%,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3.9%,民间投资增速高于全国7.7个百分点,成为稳增长、促转型的核心力量。
民营经济税收贡献保持稳定。今年1—8月,全区民营涉税经营主体280.8万户,同比增长14.5%,占涉税经营主体的97.6%。民营经济实现税收收入824.5亿元,同比增长9%。
在科技创新领域,民营企业展现出了强劲活力。截至2025年8月,广西高新技术民营企业达3200家,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增至91家,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86家。
在桂林的高新产业园区,专注于半导体光芯片研发的桂林光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,以专精特新优势推动产业升级,产品覆盖5G通信、人工智能、激光医疗等领域,其关联企业华诺威集团投资1.7亿元扩建生物医药产业园,开发药械组合产品,预计投产后年产值达15亿元。“我们正在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,积极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,为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民企力量。”桂林光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彭晖表示。
政企同心:迈向优良营商环境
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,离不开精准高效的服务护航。
“过去是企业找政策,现在是政策找企业。”在8月28日“万企兴万村”行动银企对接会上,参会企业对政府部门提供的精准金融对接服务竖起了大拇指。
今年9月,2025广西企业100强榜单发布,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成为首家跻身榜单前三的民营企业,成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标杆。“从项目落地到投产,政府的全程帮办服务,让我们省心省力。”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负责人林能镜的这番话,道出了广西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持续向好的现状。
这些点赞的背后蕴含着广西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力量。
广西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,2020年自治区党委、政府印发《广西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实施方案》,确定每年11月1日为“广西民营企业家日”。自治区党委统战部、自治区工商联牵头组织开展“广西民营企业家日”活动。通过不断丰富内容载体,把“民营企业家日”打造成政府高效服务、企业积极参与、政企良性互动、助推高质量发展的营商环境品牌。
多措并举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。制定《联系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工作制度》,推动区市县三级领导干部列名联系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人士。
针对企业痛点,一方面推动民企账款清欠工作,通过专项调查与专题会商,加速款项清退;另一方面深化商会调解工作,开展“强基层、促规范、解纠纷”行动,组建全区工商联系统商会调解专家库,发布47件典型案例。
法治护航同步跟进,统筹召开广西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大会,印发《民营企业人员廉洁从业十条建议》,部署法治护航八大行动,评选出111个清廉合规建设标杆企业、60家示范单位。
招商动能持续增强,“大统战+大招商”工作格局已然成型。2024年,自治区党委统战部组织各市工商联、民营企业赴北京、重庆、深圳等多地推进项目合作;2025年上半年,通过统战系统牵线搭桥共签约项目90个、签约资金455亿元。积极跟踪协调推进项目落地落实,2025年推动投资100亿元的香港理文纸业成功落户贵港市。
振兴边疆:坚定履行社会责任
在八桂边境地区,广西民营企业也以实际行动诠释社会责任担当。
“我每月收入4600元,这里环境、待遇都很不错,还能学到甘蔗种植技术,离家近方便照顾家庭。”凭祥市上石镇马垌村村民陆伟霞的笑容发自内心。她在广西东盟跨境合作(凭祥)农作物种苗繁育中心务工——这里是崇左市“民营企业进边疆”的第一批签约企业,其全国首条甘蔗脱毒种苗自动化生产线,年繁育5000万株种苗,以科技带动增收。
这样的场景在广西多处可见。
自2021年以来,自治区党委统战部每年联合自治区工商联、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等持续推进“万企兴万村”行动,引导民营企业、商会加强与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对接联系,加大帮扶力度。如2025年在灵山县举办的“万企兴万村”行动,促成特色种养、精深加工、产销衔接、技术合作、电商物流、品牌推广等27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,总投资额32.86亿元。
自2023年以来,每年召开全区统一战线助力边境地区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,举行助力捐赠、结对帮扶等活动,为边疆带来了资金、技术和人才,促进了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。
2024年组织商协会、民营企业赴边境地区走访调研,687家民营企业、商协会与边境地区709个村屯结对,实施兴村项目801个,投入资金6130万元,支持基础设施建设。
百强民企更是扛起责任大旗。盛隆公司签约来自曾是贫困县的员工超2000人,累计捐资2100余万元完善乡村交通、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;南方金属吸纳周边劳动力6000余人,年培训超3000人次;力源公司累计提供就业岗位超2.3万个,带动3.8万农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。
凝聚共识:思想引领奋进力量
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,离不开坚实的思想根基。
目前,全区共建立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3个、民营企业现代管理创新研学点18个、清廉民企建设教育基地37个,为企业家提供了学习交流、提升自我的平台。
实施工商联所属商(协)会统战工作联络员制度;创新理想信念教育方式,开展“学思想、明方向、强信心、建新功”主题理想信念教育。2023年以来,累计举办民营经济培训班425期,培训人员19000多人次。显著提升了民营经济人士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。
“今年,我们有两名企业家荣获‘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’称号。”自治区党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介绍,这个由中央统战部、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表彰决定,是对我国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优秀代表的肯定。
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。更新完善民营经济代表人士数据库,开展民营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。2023年以来,推荐160多名代表人士加入广西光彩事业促进会。3名优秀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,让民企声音更加响亮。
典型是旗帜,榜样是力量。广西统战系统自2018年以来,每年召开广西民营企业100强发布会,为全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树立标杆,进一步引导、激励、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,以榜样力量激发行业活力。
民企兴则经济兴,民企强则经济强。展望征途,广西民营经济正以数智创新为腾飞之翼,以担当实干为发展之根,以更强劲的实力、更主动的作为,在八桂大地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!
数读广西民企发展
经营主体数量:截至2025年8月,广西实有民营经营主体440.8万户,同比增长4.61%,占实有经营主体(460.7万户)的95.7%。其中,民营企业113.9万户,同比增长4.78%。
“56789”贡献:民营经济为全区作出47.8%的税收、59%的地区生产总值、69%的进出口总额、80%以上的城镇就业、95.62%的市场经营主体贡献。
税收贡献:1—8月,全区民营涉税经营主体280.8万户,同比增长14.5%,占涉税经营主体的97.6%。民营经济实现税收收入824.5亿元,同比增长9%。
广西百强民企:纳税总额快速增长,2024年达到259.73亿元,同比增长27.19%。就业人数总体稳定,员工总数19.39万人。近七成企业参与社会捐赠,捐赠总额为6.18亿元。有63家企业已参与了乡村振兴,59家企业参与“万企兴万村”行动。(广西云-广西日报记者 岑 琴)

